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網絡實名
網絡實名: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域名:www.uyxjzx.buzz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1 新出網證(桂)字002號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


閱讀在任何時代都意義非凡,而書寫與傳遞,讓思想在碰撞中綻放出無限的可能。經過兩個月的征集和評選,11月22日,集團公司第一屆書評大賽頒獎儀式暨“我的閱讀觀”文化沙龍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獨秀書房·旗艦店隆重舉行。作家、資深書評人蔡輝,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編輯湯文輝,董事長助理張俊顯,首席編輯沈偉東等領導、嘉賓出席活動,來自各地的50余名讀者及在線觀看直播的網友一同見證了大獎的頒發。頒獎儀式現場(李顯楊攝) 嘉賓、書評作者齊聚書評盛典 萬元大獎花落山西高三學子 活動現場,湯文輝首先致辭。他表示,習總書記曾說,提倡多讀書,建設書香社會,不斷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作為一家國有文化企業,集團公司一直以來都把出好書、推動全民閱讀作為最大的事業,為了人與書的相遇,開拓創新、砥礪前行。湯文輝回顧了書評大賽的啟動和進程,并表示今天的頒獎儀式只是對大賽的總結,而閱讀與寫作永不會落幕,藉由書評大賽,希望聽到更多讀者的聲音,看到更多人投入有深度的閱讀和思考中,為美好生活注入更多的意義和可能。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編輯湯文輝致辭(李顯楊 攝)據了解,本次書評大賽共收到稿件435篇,其中有效稿件388篇。評委們采用盲選交叉打分制進行評選,依次對隱去了作者等信息的書評進行打分,最終計算平均分確定大獎名次。來自山西的高三學生江柳(筆名)為《大宋之變》所寫的書評《“發史家之思”與“資國民之智”下的公共歷史寫作新典范》受到評委一致肯定,獲得大賽一等獎,斬獲萬元大獎;暨南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化史籍研究所講師李旭為《北望青山:年譜中的那一代學人》所寫的書評《內外分定,榮辱境存》,北京大學法學博士王棟為《大宋之變》所寫的書評《君知司馬相公事:讀》同樣受到評委們的青睞,獲得大賽二等獎;圖書編輯張婧易,香港青年文學獎、孫犁散文獎獲得者宗城,書評人孫少杰,公眾號“卡拉不ok”創始人程名,中山大學本科在讀的龔略分獲大賽三等獎;書評人西洲,南京大學文學博士、暨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黃勇,木匠、手工藝人、作家安志來,作家葉丹穎,法國高等社會研究院歷史學博士、法蘭西公學院助理研究員戎恒穎分獲潛力書評獎(原書評新秀獎)。鄭艷、祁澤宇、楊志平三位書評作者獲人氣獎。珠海無界書店、淮安泊堓空間、揚州慢讀書會、濟南暖樹光年書房等10個機構和個人獲最佳組織獎。蔡輝、張俊顯、沈偉東及書評大賽策劃人余向麗分別為獲獎代表頒獎。活動現場,湯文輝還宣布聘請49位書評人為集團公司書評人,并為在場的書評人頒發聘書,這是集團公司首次為書評人頒發聘書。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編輯湯文輝(右一)為書評人代表頒發聘書(李顯楊 攝)書評大賽策劃人余向麗(中)為潛力獎獲得者葉丹穎、黃勇頒發獎牌及榮譽證書(李顯楊 攝)集團首席編輯沈偉東(右)為三等獎獲得者孫少杰頒發獎牌及榮譽證書(李顯楊 攝)集團公司董事長助理張俊顯(右)為二等獎獲得者王棟頒發獎牌及榮譽證書(李顯楊 攝)作家、資深書評人蔡輝揭曉一等獎(李顯楊 攝) 文化沙龍大家云集 嘉賓共話“我的閱讀觀” 頒獎環節結束之后,王棟、孫少杰、黃勇、葉丹穎四位獲獎代表與蔡輝一同進行了“我的閱讀觀”文化對談。現場氣氛活躍,獲獎代表就如何判斷一本好書、如何進入嚴肅閱讀、閱讀對自我的幫助、對拆書稿的看法、如何引導小朋友進行閱讀等話題暢所欲言。“我的閱讀觀”文化沙龍(李顯楊 攝)王棟認為,判斷一本好書的標準,在于它是否能讓人獲得思考,能夠啟發思維或者是激發經驗。嚴肅閱讀是一種艱難的探索,和生命體驗有關,會讓人思考自己人生的意義,而閱讀經典的作品能讓人不停地去選擇和叩問,讓人獲得某種程度上的真實感。葉丹穎認為,真正的閱讀不應該是只聽一些“拆書稿”的“劇透”,而應該通過自己的親身閱讀去觀察、體會。打游戲、刷抖音能給人帶來的是一種直接的快樂,而閱讀給人帶來的則是一種充實的快樂,嚴肅閱讀是對于更豐富和更深刻的世界的向往和好奇,可以讓人找到生活中的一些答案。黃勇認為,要做到深層次的閱讀,不僅要有一個好的老師,還要有意識地去開始。作為一對龍鳳胎的父親,黃勇表示,自己很注意培養小朋友讀書的意識,家里的兩個孩子看過的繪本超過1000本,在他們上小學以后,他還會“騙”他們看一些類似汪曾祺的書,不過指導孩子閱讀也要尊重他們的意愿和興趣。孫少杰認為,書評不但可以和書對話,和作者對話,有時候也可以和出版社對話,對話之后,我們和書之間的關系,對世界的認識,對自己的認識都會得到提升。好的書評要有可讀性,文筆、結構上流暢清晰,還要有吸引人的點,不管是書的點還是書評作者的點,要有新意。 蔡輝從評委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閱讀體會。他認為,在閱讀中,讀書更像是給自己找一個夢中情人,只有自己在中間扮演一個角色,比如扮演賈寶玉、林黛玉,然后再去補充小說的情節,這個小說才是你自己的。在多元化時代,扮演的角色越多,就越能理解這個時代,接受不同的觀點。精彩的對談,讓線上線下的讀者受益匪淺。 匯聚優質書評力量 打造專業閱讀推廣平臺 書評是讀者了解圖書的重要途徑,也是出版人做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真摯心語,亦是推進全民閱讀的表現形式之一。據了解,集團公司第一屆書評大賽啟動以來,兩個多月的時間里,通過文化對談、線上分享、校園宣講等不同渠道,將“深閱讀”“慢閱讀”深植讀者心中,累計覆蓋讀者近10萬人,廣受業內贊譽和讀者好評。本次大賽掀起了一場深閱讀的“小旋風”,在收到的稿件中,有作家、教師、警察、古籍修復師、綠化工人、家庭主婦以及在校大學生等不同職業的參賽者,且書評質量都比較高,這不僅體現了“書寫另一種可能”的大賽主題,更助推了全民閱讀的深入開展。據書評大賽負責人介紹,本次大賽獲獎的13篇書評,將分別推薦至大眾影響力及業內權威媒體刊發,入圍本次活動復賽的50篇書評,也將由集團公司集結出版,收錄于即將推出的《讀者說》(第二輯)當中。接下來,集團公司將以此次書評大賽為契機,鏈接作者、讀者、書評人、閱讀推廣人、書店、文化機構、媒體,形成多方的良性互動,讓閱讀真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讓分散的閱讀系統化、日常的閱讀深度化、細致的閱讀專業化,助推全民閱讀的良好生態的形成。合影留念(李顯楊 攝)
9月26日下午,《鄉食美刻》新書發布會在廣西合浦月餅小鎮舉行。此次發布會由廣西合浦縣委、縣政府主辦,廣西合浦工業園區管委會承辦,集團公司和合浦縣委宣傳部、縣委統戰部、縣工信局共同協辦。作者王來華先生與大家一起分享了這本融合藝術與民俗的文化探索之書。北海市政協主席毛艷瓊,合浦縣委副書記、縣長李安洪,合浦縣委宣傳部部長、副縣長唐藝嘉,合浦縣政協副主席、縣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龐書群,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總編輯助理、社科分社社長趙運仕出席發布會。受邀參會的嘉賓還有《中國商報》副總編輯、中國烹飪雜志社社長、中國收藏雜志社社長陳念,內蒙古藝術學院教授、《內蒙古藝術學院學報》副主編、內蒙古文史館員徐英,廣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教授范玉春,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民族語言文學系主任、廣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廣西民族文化保護與傳承研究中心”主任陸曉芹等專家學者。活動現場,龐書群致歡迎辭。她與大家分享了廣西合浦工業園區月餅小鎮的創業之路,就合浦傳統文化的發掘、保護、傳承以及月餅小鎮的未來發展發表了自己的見解。趙運仕在致辭中說,合浦文化底蘊深厚,目前被開掘出來的僅是其一小部分,合浦尚有更為深廣悠長的傳統文化等待發掘,表達了他對合浦傳統文化保護傳承的期望和愿景。陳念、徐英、范玉春、陸曉芹等專家學者接連發言,從學術的角度對《鄉食美刻》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鄉食美刻》以糕餅印模這一特殊新穎的視角對廣西傳統民俗文化進行了深入的挖掘和學術層面的探索,作者獨到的眼光和數十年來潛心收藏研究的拳拳之心實為可敬可欽。作者王來華是天津社會科學院輿情研究首席專家、中國應急學會輿情專委會副主任、中國社會學會常務理事、國家出版基金評審專家、國家二級研究員,業余收藏中國傳統糕餅模近25年,2014年12月出版《中國傳統糕餅模》,曾發表多篇糕餅印模專門研究和推介文章。其新書《鄉食美刻》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對300余款廣西傳統糕餅印模精品進行了分類展示和細致鑒賞,深入解讀廣西傳統糕餅印模背后的文化意蘊,以全新獨特的視角展現廣西的民俗文化。會上,王來華圍繞三個“融合”,即他與廣西傳統糕餅印模的融合、與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的融合、與廣西合浦工業園區的融合,向在場的嘉賓和讀者們分享了自己數十年收藏糕餅印模的經歷、《鄉食美刻》的出版歷程以及他與合浦工業園區為推動合浦傳統文化保護傳承所做的共同努力,表達了他對廣西民俗文化的高度關注、對廣西傳統文化保護傳承的深入思考。在場的多位嘉賓、讀者還圍繞王來華先生的分享展開了自由提問和積極互動,整場發布會氣氛活躍,高潮迭起,精彩紛呈。合浦縣政協副主席、縣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龐書群致辭 (趙艷芳 攝)集團公司總編輯助理、社科分社社長趙運仕致辭 (趙艷芳 攝)《鄉食美刻》作者王來華進行新書分享 (趙艷芳 攝)《鄉食美刻》作者王來華進行新書簽售 (趙艷芳 攝)
近年來,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貫徹落實國家文化發展和文化走出去戰略部署,勇擔國有文化企業的責任和使命,自覺介入世界出版,在繼續致力于海外古籍出版回歸的同時,主動探索文化走出去和國際化發展道路,不斷推動圖書產品、版權、創意服務等多層面的出版“走出去”“走進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切實提升中國出版創意和優秀文化的世界影響力和美譽度。近日,中新社記者就此專訪了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黃軒莊。記者:近年來,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在“走出去”方面,做了哪些具體的工作,取得了哪些具體成效?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黃軒莊:一是不斷推動產品和版權走出去。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以圖書出口和版權輸出相結合的方式,積極探尋走出去的有效路徑,拓展與海外文化教育機構的合作空間。出版社集團積極依托“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等項目平臺,大力推動飽蘊東方智慧和中國氣韻、富有中國學術特色和創新精神的圖書產品走出去,每年有數百種精品圖書被海外圖書館采購收藏。策劃出版的“東方智慧叢書”精選《論語》《弟子規》等幾十種中華經典,以全譯、節譯的方式翻譯成東盟十國八種官方語言,實現中華文化在東盟的規模化傳播,成為“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傳播的典型案例。2013出版的被譽為“平凡人的愛情圣經”的《平如美棠:我倆的故事》,版權輸出近10個國家和地區,引起了海外的廣泛關注和好評。據2018年《國際出版周報》公布的2017年全國出版單位輸出能力數據排行,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圖書年版權輸出量排名全國第6,圖書版權輸出比例排名全國第7。在中國專業研究機構發布的“中國圖書海外館藏影響力”排名中,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連續6年進入全國20強。二是積極推動企業和資本走出去。在走出去工作探索實踐中,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意識到,要真正走進國際主流文化圈,實現高效的文化交流傳播,就必須有自己的有效渠道和平臺。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先后于2014年和2016年收購行業知名的澳大利亞視覺出版集團和英國ACC出版集團,領先建成具有成熟的完整產業鏈的跨國出版集團,實現了全球品牌、內容、渠道、人力與資金資源的“一體化”集約調配,形成了“全球組稿,中英共版,國際發行”的國際出版發行新模式,為中國出版走出去“提供了一個鮮活的范本”。2016年11月,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旗下的魔法象公司在克羅地亞成立全資子公司,聚焦輻射中東歐的童書出版和文化創意中心建設。此后,又先后設立了馬來西亞分社、東京事業部、澳門分社等機構。海外并購建立的完整產業鏈主要聚焦藝術、設計類的海內外協同出版和國際傳播;克羅地亞、馬來西亞、日本與國內集團總部形成的四地聯動產業鏈,主要聚焦少兒出版物的國際化發展。這兩個路徑的國際戰略布局,構成了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基本的國際化發展戰略框架。三是探索推動服務和創意走出去。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積極整合海內外戰略資源,探索“資源平臺化,平臺產品化,產品市場化”的共享發展模式,聯合旗下的海外出版集團打造開放共享的跨界文化藝術交流平臺“藝術之橋”。自2016年10月在法蘭克福書展上亮相以來,積極利用海內外知名的國際展會平臺,全力做好藝術與設計的國際傳播。“藝術之橋”國際圖書出版包括“設計文庫”及“年度系列”。“設計文庫”分為建筑、平面、時尚、景觀等設計的各個領域,近5年來“設計文庫”共出版75種英文版圖書,代表性圖書有《移動建筑》《上海味道》《中國當代建筑》等,通過ACC近40家的代理機構,銷往世界各地,讓西方讀者了解中國的藝術、設計、建筑、文化。“年度系列”涵蓋年度藝術家、年度設計師、年度制造、年度民藝、年度致敬等。在“藝術之橋”框架下,還創辦了國際學術期刊Architecture China(《建筑中國》),致力于中國建筑設計的國際傳播交流。近4年來,“年度系列”獲獎者有朱贏椿、白明、張永和、上海制造中的設計、徐冰、楊明潔、看見造物、本土創造、冷冰川、Patrik Schumacher、日本竹云齋、清華DADA設計。其作品將以英文形式出版,全球發行,目前已出版英文版8種。通過“藝術之橋”平臺,2018年度藝術家朱贏椿先生的《蟲子書》的英文版作品和2019年度藝術家白明先生的陶瓷作品先后被大英圖書館和大英博物館永久收藏。“藝術之橋”不僅向世界展示中國,還在世界范圍內增進藝術的整合和互通。“藝術之橋”項目入選2019-2020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將不斷提升其共享發展的戰略價值,為中國出版創意走出去提供共享性的橋梁和服務,推動出版創意和優秀文化的國際交流傳播。 2017年法蘭克福書展,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蟲子書》備受國外讀者關注記者:為推動廣西出版“走出去”,集團出臺了哪些具體舉措?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黃軒莊:就我們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而言,主要是從三個方面著力推動走出去工作:一是從戰略高度積極謀劃,注重頂層設計,將走出去和國際化發展作為集團的重要戰略發展方向來謀篇布局,在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中,將走出去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推進,設立機構,儲備人才,統籌協調推進。二是強化項目規劃實施管理,以重點項目的推進帶動走出去工作。對于“東方智慧叢書”等優質的走出去方向的出版項目予以重點支持,撥付專項資金,調集優質資源,全力支持項目的高質量推進。三是做好平臺建設,為走出去工作奠定良好的戰略基礎。集團積極整合成熟的國際出版傳播全產業鏈發展優勢,全力打造共享型平臺“藝術之橋”,推動出版創新發展。記者:下一步,集團有何籌謀繼續深入推動出版“走出去”?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黃軒莊:下一步,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將繼續推進既定的國際化發展戰略,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升海內外協同創新發展能力,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全力推動走出去工作和國際化發展再上新臺階。具體來說,主要有三個重點的工作方向:一是著力打造“藝術之橋”平臺和品牌,提升其通道能力、平臺能力,推動海內外協同發展機制和能力提質增效,充分發揮走出去的領先優勢。同時積極探索“藝術之橋”的延伸拓展,構建以出版為中心和基點的融延發展模式,推動“藝術之橋”跨界融合發展和轉型升級,打造業界的標桿型走出去共享平臺。跨界項目“藝術之橋空間”將于2020年第四季度在上海正式營業,以全球視野下的藝術設計圖書銷售為基點,采取藝術裝置、藝術作品展示、主題展覽、實物銷售的形式打造一個具有現代生活美學的體驗空間,打造成立體的國際藝術設計服務貿易平臺。二是以更加積極的姿態用好國家的政策、項目、平臺,申報參與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中國出版物國際營銷渠道拓展工程、重點新聞出版企業海外發展扶持工程等重點走出去工程項目,同時精心策劃立項一批走去出重點項目,以重點項目為帶動,重點突破、全面推進,形成整體性的國際化發展格局。三是加強國際化發展人才隊伍建設,以外向型經營管理人才、版權貿易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翻譯人才培養為重點,建設跨國出版經營管理人才隊伍,提高跨文化、跨語種的出版能力,探索建立走出去工作機制和激勵機制,全面提升國際傳播能力和市場占有率,積極利用國際舞臺主動講好中國故事,推動中國出版創意和優秀文化的國際出版交流傳播。
9月26日下午,《鄉食美刻》新書發布會在廣西合浦月餅小鎮舉行。此次發布會由廣西合浦縣委、縣政府主辦,廣西合浦工業園區管委會承辦,集團公司和合浦縣委宣傳部、縣委統戰部、縣工信局共同協辦。作者王來華先生與大家一起分享了這本融合藝術與民俗的文化探索之書。北海市政協主席毛艷瓊,合浦縣委副書記、縣長李安洪,合浦縣委宣傳部部長、副縣長唐藝嘉,合浦縣政協副主席、縣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龐書群,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總編輯助理、社科分社社長趙運仕出席發布會。受邀參會的嘉賓還有《中國商報》副總編輯、中國烹飪雜志社社長、中國收藏雜志社社長陳念,內蒙古藝術學院教授、《內蒙古藝術學院學報》副主編、內蒙古文史館員徐英,廣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教授范玉春,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民族語言文學系主任、廣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廣西民族文化保護與傳承研究中心”主任陸曉芹等專家學者。活動現場,龐書群致歡迎辭。她與大家分享了廣西合浦工業園區月餅小鎮的創業之路,就合浦傳統文化的發掘、保護、傳承以及月餅小鎮的未來發展發表了自己的見解。趙運仕在致辭中說,合浦文化底蘊深厚,目前被開掘出來的僅是其一小部分,合浦尚有更為深廣悠長的傳統文化等待發掘,表達了他對合浦傳統文化保護傳承的期望和愿景。陳念、徐英、范玉春、陸曉芹等專家學者接連發言,從學術的角度對《鄉食美刻》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鄉食美刻》以糕餅印模這一特殊新穎的視角對廣西傳統民俗文化進行了深入的挖掘和學術層面的探索,作者獨到的眼光和數十年來潛心收藏研究的拳拳之心實為可敬可欽。作者王來華是天津社會科學院輿情研究首席專家、中國應急學會輿情專委會副主任、中國社會學會常務理事、國家出版基金評審專家、國家二級研究員,業余收藏中國傳統糕餅模近25年,2014年12月出版《中國傳統糕餅模》,曾發表多篇糕餅印模專門研究和推介文章。其新書《鄉食美刻》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對300余款廣西傳統糕餅印模精品進行了分類展示和細致鑒賞,深入解讀廣西傳統糕餅印模背后的文化意蘊,以全新獨特的視角展現廣西的民俗文化。會上,王來華圍繞三個“融合”,即他與廣西傳統糕餅印模的融合、與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的融合、與廣西合浦工業園區的融合,向在場的嘉賓和讀者們分享了自己數十年收藏糕餅印模的經歷、《鄉食美刻》的出版歷程以及他與合浦工業園區為推動合浦傳統文化保護傳承所做的共同努力,表達了他對廣西民俗文化的高度關注、對廣西傳統文化保護傳承的深入思考。在場的多位嘉賓、讀者還圍繞王來華先生的分享展開了自由提問和積極互動,整場發布會氣氛活躍,高潮迭起,精彩紛呈。合浦縣政協副主席、縣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龐書群致辭 (趙艷芳 攝)集團公司總編輯助理、社科分社社長趙運仕致辭 (趙艷芳 攝)《鄉食美刻》作者王來華進行新書分享 (趙艷芳 攝)《鄉食美刻》作者王來華進行新書簽售 (趙艷芳 攝)